如何鑑賞國蘭花與洋蘭花

國蘭類:重視意境和氣質、葉型、葉色、花型、花色、香氣,甚至是使用之盆器。

蝴蝶蘭的繁殖和養護技巧

蝴蝶蘭為原產熱帶的附生蘭,素有“蘭后”之美稱,是蘭科植物中栽培最廣泛。

盆栽蘭花冬季怎樣管理

家庭蒔養蘭花常見的種類有春蘭、蕙蘭、建蘭(又名秋蘭)、寒蘭、墨蘭(又名報歲蘭)等。

蘭花幼弱苗的培育養殖方法

在大面積栽植蘭花的過程中,經常會遇到一些幼弱苗,抗病能力很差、成活率低、蒔養難度較大。

傳統雜交仍是育種的基礎

即使現今生物技術的進展十分快速,但是在園藝植物的育種上,傳統的雜交法仍然是一切的基礎。育種者除了考量花型、花色外,花朵壽命...

1970年以前,蝴蝶蘭的育種多注重白花的花型及花朵大小的改良;1970~1990年的蝴蝶蘭育種則著力於單朵花的改進,以趣味栽培者為主要消費對象,交配親代也較為特殊,因而較少具有發育性的種子,一旦獲得開出珍奇花朵的實生苗,則身價非凡,例如Phal. Yip 雜種的未開花實生株在1980年一株叫價新台幣一萬元;1978年的「黃帝」(P. Golden Emperor ‘Sweet’)母株與分生株共17株以新台幣300萬元成交(詳見82頁〈專利趣談:黃帝〉)。

隨著蝴蝶蘭企業的國際化,育種者除了考量花型、花色外,花朵壽命、花梗長短、葉型葉姿、易養性、開花性、抗病性以及交配組合所能生產的種子量等,都是在選擇親代組合時一併考慮的因素,以期能培育出符合消費者需求、又能以普及價格供應國內外市場的蝴蝶蘭。

在2000年以前,台灣生產外銷的蝴蝶蘭,受限於分生苗微體繁殖生產成本,除了極少數的品種是用分生苗量產外,大部份是以雜種實生苗為主要的商品型態,方法是由兩個優良的親代雜交,將未成熟的種子置於試管內播種、萌芽後,經母瓶、中母瓶和子瓶等階段(約10~12個月),再從瓶中移出,成長為小苗、中苗、大苗,最後則是開花株(約18~24個月)。國內市場是以開花株的盆花為主,外銷市場則以瓶苗及大苗為主。

評估哪個雜交組合的實生苗最適合市場需求,是極為重要的工作,評估的方式是「後裔檢定」(progeny test),這是為育成蝴蝶蘭商業雜種所採用的育種方法。為了培育出符合企業化栽培的新品種,育種者必須收集各種不同特性的蝴蝶蘭做為基因的來源,並靈活運用,才有可能達成心目中理想的品種。以台灣蝴蝶蘭企業化產業的先導者台糖公司為例,他們的「種原室」即收集、保存了42種蝴蝶蘭原生種以及1600多個優良品種,可做為育種的親代;同時也調查了植株園藝性狀及開花性等,並以電腦建檔。 每年到了開花期,台糖的育種人員即根據育種的目標,就保存種源的優缺點,擬定適當組合進行雜交。雜交的果莢成熟後,便進行無菌播種,經過一連串的培育過程,每一種雜交組合可得到250~500個子代。育種人員會在瓶苗、小中苗,和最後的開花期三個階段進行評估,之後還要經過幾次選拔,通過的品種才會進行試銷及登錄命名。若有特性優良的單株,部份可留做種源保存,以備進一步的改良,部份則提供做為商業用分生苗品種。